<南泥湾>这首歌反应了什么历史事件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4 03:32:48

1941年春,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,所以,1941年春,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,实行屯垦,生产自救。在短短的三年内,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"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"的革命精神,把荆棘遍野、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"处处是庄稼,遍地是牛羊"的陕北好江南。
现在,南泥湾供游人参观的有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、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、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、九龙泉和烈士纪念碑,九龙泉和红楼等革命遗址。其中"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"通过实物、图片详细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。

v

《南泥湾》这首动听的陕北民歌,真实地唱出了南泥湾的变迁在南泥湾改造中诞生的南泥湾精神,激励鼓舞了中国几代人。

片名:延安——南泥湾

金色的麦浪,层层梯田,这就是坐落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的南泥湾,位于延安市东南45公里。古时的南泥湾被当地人称做南阳府,但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府衙,只是当时延安的一个乡,南泥湾纵横120余里,它的中心地区由三条河川构成。自西向东的南盘龙川,自南向北的九龙川,两川汇合以后称为南阳府川向东北延伸而去。

一百多年前,南泥湾曾是人口稠密的地区,据史料记载,这里曾有过街市,主要居住着回汉两个民族。满清入关以后,为了政治上需要,制造民族仇杀,后来这里又军阀、土匪横行,人民背井离乡,相继逃亡致使这里成了一片荒山野岭,昔日的河川变成了烂泥湾。

1935年10月,中央红军经过长征,从江西到达陕北以后,决定把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总后方,扩大根据地建设,成立陕甘宁边区,南泥湾成了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。

1941年前后,陕甘宁边区西南的山西、河南和湖北等省相继沦陷,日军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封锁,致使陕甘宁边区的生活面临了极大的困难。

自己动手丰衣足食,1941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生产自救,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陕北边区展开。

那时的南泥湾地区是陕甘宁边区的前沿。它东南方向的茶坊镇,与国民党军队占领的洛川连接。当时国民党军队在那里驻扎着一个军部